關於我們
雨水貯集再生(雨水回收再利用)
在現實環境裡,台灣每年平均降雨量約有2,500公釐,為全球平均的3倍。然而,台灣的人每年平均可獲得的水量,僅為全球的1/6,是世界第18位的缺水地區。除因台灣地形陡峭、河川短促、水流湍急,大部分雨水直接流入大海,再加上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及氣候變遷等原因所導致我們對於雨水的利用率只有全年均降雨的26%左右。 台灣近年來在都市化,工業化期間大多數都市計畫、建築專家甚至一般民眾,對逕流的處理觀念皆忽視基地保水的功能,且採取盡早將雨水由建築物排出的方式處理,由於這樣的逕流處理觀念使得現有都市區域缺乏保水機能,因而發生都市型水患、都市熱島效應、水資源不足及水污染等問題。有鑑於此,內政部提出《綠建築評估指標體系》,並於期中規劃《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來提升基地之保水能力。所謂《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主要包括『生態池』及『雨水貯集利用』二項技術。
建築貯集滲透系統是由集水系統、水處理系統、儲水系統及給水系統所組成,首先利用建築基地或屋頂收集雨水,經由管線排水系統截流至處理系統,處理完後再流至儲水裝置中,最後再經由另一套供水管線送至用戶的供水器具使用。 雨水貯集滲透系統即是將從屋頂落水孔到用戶透過供水器具使用回收雨水的一個過程。
貯集滲透蓄水箱是在完成地下貯集滲透時藉由創造地下儲水空間來保水的方法,亦即在空地地下挖掘蓄水空間,讓雨水暫時貯集於此地下孔隙間,然後再以自然滲透方式入滲至土壤的方法。
公司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