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遺址位於東河鄉都蘭村西北方約1公里的平緩海階地上,是佔地極廣的麒麟文化遺址,距今約3000年前,為巨石文化的南緣,分成岩棺區、石壁區,主要文化特徵為多樣的巨石類型,目前僅殘留由三塊豎立在地面上的石壁組成的石列與岩棺,己被台東縣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
都蘭遺址是東海岸巨石文化的代表性遺址,最重要的特色,是具有成群經過人為雕琢過的大型巨石遺物,其中包括單石、岩棺、石壁、石輪等類型,因此又稱「巨石文化」,台東縣政府委託黃士強教授進行遺址範圍的調查,得知本遺址範圍廣大,而且可能包含繩紋紅陶、麒麟文化和卑南文化等三個時代的文化堆積。但仍有待詳細的發掘才能證實。
民國七十七年都蘭遺址經台東縣政府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公告範圍以面積約3,500平方公尺的「岩棺區」及面積約2,827平方公尺的「石壁區」。石壁區僅殘留三塊豎立原地的石壁,其中一塊上面雕有一對半球的突起,下方則突出,因而稱為「孕婦石」。
在臺灣,至目前為止,有關這一類型文化,僅見於東海岸及南部,淵源可能與中南半島的巨石文化有關。
東海岸代表性的遺址有都蘭遺址、泰源遺址、麒麟遺址、白守蓮遺址、白桑安遺址、忠勇遺址等。
都蘭原名都巒,阿美族原住民闢地耕作,將挖掘的石頭砌在旱地旁,稱拾石砌牆處為「Etolan」,隨著不同的發音演變稱為都蘭。